您的瀏覽器似乎不支援JavaScript語法,此為回最上方的控制,這裡的JavaScript語法並不會影響到內容的陳述!
至中央區塊 至網站導覽
x
動畫海浪
燕鷗
燕鷗
燕鷗

:::

生態之旅

  • 轉寄
  • 列印
  • facebook
點閱數:12

觀賞藍眼淚

塘后沙灘藍眼淚(王敦濤攝)
塘后沙灘藍眼淚(王敦濤攝)
大澳山藍眼淚。(周孝治攝)
大澳山藍眼淚。(周治孝攝)
馬鼻灣藍眼淚(王樹欽攝)
馬鼻灣藍眼淚。(王樹欽攝)


本縣春夏之間,夜晚在海面、岸邊或沙灘出現的「藍眼淚」奇景,經臺灣大學周宏農教授研究得知,是一種藻類生物-夜光藻。夜光藻於每年4至8月經常出現於本縣各島海域,經由海浪拍打,海面、岸邊或沙灘上會產生冷光面板一樣的藍光,是夜光藻受到刺激所形成的發光現象。


夜光藻依照生物分類屬真核域(Eukaryota)、囊胞藻界(Chromalveolata)、渦鞭毛藻門(Dinoflagellata)、夜光藻綱(Noctiluciphyceae)、夜光藻目(Noctilucales)、夜光藻科(Noctilucaceae)、夜光藻屬(Noctiluca)、夜光藻(Noctiluca scintillans)。


夜光藻屬O細胞呈球形,屬於大型的單細胞藻類,直徑150-2000μm,外皮殼之透明膠質有兩層,皮殼上有許多小孔。腹面前後有一凹下縱溝。口前一突起,一小鞭毛,鞭毛前有一大觸手緩慢移動。會有生物性發光,會調節浮力,在水表面會捕食其他浮游生物,攫取細菌及較小細胞。


每年4至8月間,本地漁民與釣友經常白天在海上看到形成帶狀,顏色為褐色的海水,俗稱「東洋水」或「馬尿水」,這就是夜光藻日間的樣貌。當島嶼附近海面和澳口出現大量帶狀、褐色的海水時,就表示晚間可以看到藍眼淚了。


夜光藻的最適鹽度大約在29%至33%之間,最適水溫為22℃,而適溫範圍可擴至l6-25℃。夜光藻的現象持續時間不長,有的一兩天就消失,有的則可持續長達20多天甚至幾個月。

橋仔藍眼淚。(周孝治攝)
橋仔藍眼淚。(周治孝攝)
白天在海上看到的藍眼淚為褐色。(吳洪官攝)
白天在海上看到的藍眼淚為褐色。(吳洪官攝)

►本鄉最適合觀賞藍眼淚的地點有:
馬鼻灣、塘后沙灘、后澳山、橋仔澳等。其中以馬鼻灣、塘后沙灘最安全,也比較容易抵達。


► 本地攝影達人王敦濤提供如何拍攝藍眼淚技巧:
請參考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1WiMVLWm-d8


► 觀賞藍眼淚注意事項:

  1. 請自備手電筒、防蚊液。
  2. 手電筒請勿向海面照射,以免影響他人攝影。
  3. 海邊礁石濕滑,請留意人身安全。
  4. 請勿向海面丟擲石頭。
  5. 若夜間行駛機車,請減速慢行。

►娛樂漁船:
本鄉合法的娛樂漁船,可在夜間載客出海觀賞藍眼淚,相關連絡資訊如下:


  1. 龍福號娛樂漁船:
    馬祖北竿鄉塘岐村273-8號
    電話0836-55077、0836-55661、傳真:0836-55662
  2. 大坵2號娛樂漁船:
    馬祖北竿鄉橋仔村151號
    電話0937-896835
  3. 梅花公主號娛樂漁船:
    馬祖北竿鄉塘岐村272號
    電話0910-884660、0836-55518
  4. 得漁號娛樂漁船:
    馬祖北竿鄉塘岐村152-1號
    電話0910-328683
  5. 崴盛號娛樂漁船:
    馬祖北竿鄉橋仔村127號
    電話0836-56699、0981-373840


top